
2020-01-07
北京大学举行第五届“青年干部未名管理论坛”
1月2日,北京大学第五届“青年干部未名管理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青年干部未名管理论坛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书记霍晓丹,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办公室主任张洪峰出席论坛。70多位校内青年干部教师参与论坛,交流管理经验与实践。
论坛现场
霍晓丹对学校青年干部积极参与管理研究表示充分肯定,指出“双一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流的学科,同样需要一流的管理。青年干部借鉴专业理论与中外高校实践,针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广泛研究,有助于干部提升理论修养和干事本领,有助于学校优化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效能。霍晓丹鼓励大家发扬主人翁精神,注重责任担当,将调查研究作为撬动沉疴顽疾的钥匙,积极思考,深入实践,实现学校管理水平与管理队伍素质的持续提升。
张洪峰对论文评审过程进行说明,并宣布获奖结果。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学校院系、管理和服务部门、医学部中青年干部的47篇文章通过初评,分属“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组织与支撑体系”“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与思政工作”“世界一流大学管理服务与机制建设”三个主题。经过复评和终评,共有22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8名。到场嘉宾为22名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颁发获奖证书
在上午的主论坛上,张国有作题为“管理的动态机制”的主旨报告,结合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系统解析了管理者、管理意图、管理模式、资源配置、运行模式、沟通方式、激励手段、产出效益、循环机制、习惯塑造、系统变革等十一大要素,阐述了在目标与环境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管理变革架构、要素作用方式和有效管理机制,勉励中青年干部勇于面对和分析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积累管理经验,研究管理规律,形成管理规则,探索建设一流的大学所需要的一流管理模式。
张国有作主旨报告
下午,获奖作者分别在分论坛上报告论文,并接受专家学者点评,相关领域的青年干部教师参与讨论。
“世界一流大学的科研组织与支撑体系”分论坛由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德英、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辉担任点评嘉宾。政策法规研究室赵颖使用文本分析法从教师个体、组织机构、学术共同体三个层次对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实施内涵进行分析,使用时间分析法探讨了“预聘-长聘制”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成效。科学研究部鲍锦涛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不同科学部的资助特点对学校“优青”项目申请流程进行分析诊断,提出开展竞争情势分析、完善“优青”潜在申请人管理清单、建立校级“优青”项目管理服务方案的改革设想。城市与环境学院唐琳以地理学为例评述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指出QS地理学排名中主观性指标占比较高,通过提高学科国际声誉及国际影响力能够有效提升排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刘钊总结了世界一流大学13家高等研究院的建设理念与经验,指出传统高研院采取以学者兴趣为中心、进行“多学科”研究的“回应模式”,而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则面向国家需求采取以研究问题为中心、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建设模式。
“世界一流大学管理服务与机制建设”分论坛由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樊志担任点评嘉宾。研究生院李萌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博士生教育过程管理现状,介绍了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在制度体系、学科建设、资源供给、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党委宣传部靳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路径,提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学课程升华到教育体系的发展思考。教务部黄艺燕系统分析了国内高校的排课机制,针对学生跨院系选课需求加大、选课期间遇到时间冲突导致无法选课等矛盾提出利用启发式排课算法推进智能排课系统研发的解决思路。图书馆张丽静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革命文献进行内容和价值研究,为师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文献保障支持。学生工作部郭一杰调查了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听证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情况,探讨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的意义与可行性。
“世界一流大学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分论坛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唐金楠、教育学院教授施晓光担任点评嘉宾。政策法规研究室柴玥儿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在国际主流媒体开展新闻宣传的传播内容与效果,揭示了高校海外社交媒体的一般性传播策略,探讨了管理制度、专业团队、社会资本对于扩展高校社会影响力的意义。人事部林心颖在国家人事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变迁和冲突的场域下研究劳动合同制员工的职业选择,并以默顿的个体适应模型解释不同结构层次员工在面对文化价值和制度性手段冲突时的反应。政策法规研究室杜津威对高校实验室的实际运作模式进行观察,解析了高校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以“公司管理”与“师徒关系”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人事部熊锦从管理体制机制、规模、薪酬待遇、国际化、职业发展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学校博士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放管服”改革推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员增效的思路与举措。政策法规研究室吴雅文梳理了1999年机构改革以来高校机构调整情况,提出了高校通过机构改革平衡权力运行、完善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点评嘉宾一致认为论坛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鼓励大家将本次研究作为继续深化和思考的开始,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进一步完善,在问题解决和实践检验上进一步深入。参与分论坛的青年干部教师围绕论文报告,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青年干部未名管理论坛由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主办,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通过征文评审、管理沙龙、论坛交流的形式,旨在为青年干部搭建在管理工作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流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职业生涯宽度和厚度,凝聚学校发展共识,推动学校管理工作向世界一流迈进。
分论坛汇报交流现场
附:北京大学第五届青年干部未名管理论坛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1.《高校海外传播力建设与其策略研究》——政策法规研究室 柴玥儿
2.《“预聘-长聘制”在我国的实施内涵与成效分析》——政策法规研究室 赵颖
3.《北京大学“优青”项目获资助情况分析及优化管理服务工作初探》——科学研究部 鲍锦涛
二等奖
1.《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研究》——研究生院 李萌
2.《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员工的职业发展探索》——人事部 林心颖
3.《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努力开创北大思政工作新局面》——党委宣传部 靳戈
三等奖
1.《世界一流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经验研究》——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刘钊
2.《本科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排课机制的探索》——教务部 黄艺燕
3.《依托馆藏文献资源,助力校园传统教育》——图书馆 张丽静
4.《“科层化的公司制”与“师徒关系”》——政策法规研究室 杜津威
5.《对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思考——基于北京大学的案例分析》——人事部 熊锦
6.《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听证制度的价值及建构初探》——学生工作部 郭一杰
7.《99年机构改革以来高校机构调整情况探析与思考》——政策法规研究室 吴雅文
8.《QS学科排名地理学指标体系剖析及启示》——城市与环境学院 唐琳
优秀奖
1.《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秩序管理对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对策》——保卫部 曹璐
2.《中日高等教育财政模式和高校后勤模式的比较分析》——会议中心 冯治国
3.《新时代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初探》——党委组织部 曲一铭
4.《世界一流大学的继续教育办学和管理及其对北京大学的启示》——继续教育学院 卢海娣
5.《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特色与展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荣婧
6.《当前高校治理体系中信访工作的特点和功能浅析》——督查室 王良
7.《发挥学院党委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公共卫生学院 刘杰
8.《新生讨论课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元培学院新生讨论课的实践研究》——元培学院 于艳新